资本对于机会的追逐,就像老鼠对大米一样,有着原始的割不断的感情。金融衍生品交易所还在筹备,市场已经开始了对首批交易产品的猜测。
股指期货还是股指期权
“根据我们的了解和推测,首批推出的产品应该是股指期货,对于股指期权,还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可能推出。”上海期交所的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从市场影响力和市场风险的角度考虑,应首先发展股指期权;如果从操作风险方面考虑,首先发展的应是股指期货。”深圳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延超认为。于刚刚完成了一份题为《我国发展股票指数期权问题研究——必要性、可行性与路径选择研究》的报告。
国际期货期权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金融衍生品是期货期权市场的活跃分子,在2002年,全球股市处于下跌状态,交易所的金融衍生产品成交量却大幅增长,合约增长率达到39%;而在金融衍生品中,利率期货和股指期权又是交易的“大头”。2004年,在交易量排前20名的衍生产品合约中有5个是期权合约,其交易量超过了其余衍生品合约的交易量总和。2005年,利率期权和股指期权的成交量更在全球领先。
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所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提高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使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到自己的交易所,同时使自己在价格的形成机制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不断推出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2003年,亚太地区股指类衍生产品的增长率都超过20%,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与台湾期货交易所股指类衍生产品的成长率分别达到508%与289%。
众多专业人士一致认同的是,在所有的金融衍生品中,股指期权被认为是最可能先行突破的期权产品。
三隆期货北京首席分析师、企业投资部总经理张鸿儒认为,在可选的金融期权产品中,股指期权是比较符合中国目前资本市场和监管体制的优先可选产品,而国际期货期权市场风行的利率期权,在中国问世的可能性被排到了最后。
于延超认为,从国际交易所金融衍生品的经验来看,在推出产品时,多数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随后再推出股指期权。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差别不大。股指期权的操作性风险远高于股指期货,但其市场风险总体要小于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没有必然联系,但相对而言,股指期货的设计和操作要简单一些。”于延超认为。
“现阶段对于商品期权,比如农产品、金属和能源的期权,还正在酝酿之中,而金融期权交易量大,影响面更大,要想尽快推出,还是比较难的。”张鸿儒认为。他认为金融期权应该后于商品期权推出。
推出要循序渐进
虽然如此,金融期权产品的问世,依然需要循序渐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认为,期权产品相对来说风险较小,对于期货市场来说,是一种再保险的产品,但交易程序和规则也比期货市场要复杂。因此,前期对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普及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所幸的是,证交所已经先行推出了权证,而权证其实就相当于证券现货市场的一只股票的期权,这为金融期权交易产品的推出以及市场对交易方式的认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廖英敏女士表示。
于延超认为,就金融期权产品的设计而言,应该先推股指期权,然后再根据市场以及个股的情况,逐步推出个股期权。他认为,股指期权是现金交割、欧式合约,其对冲的是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此外,我国股票市场流通股规模小,缺少作为个股期权标的的蓝筹大盘股;而对于监管体系来说,个股期权的推出,需要对个股有一个动态的监管和跟踪体系,这显然是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以做到的。
廖英敏也认为,在产品的推出节奏上,一定要循序渐进,先推一两个产品,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推出其他产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监管体系。
“期权产品如果管理得好,对期货市场降低风险是有帮助的。”廖英敏认为。
张鸿儒则认为,要让金融衍生品市场繁荣起来,还面临很大挑战。“一方面是整个期货期权市场信用体系的重建;另一方面,市场缺乏真正有实力的‘做市商’,缺少推动运转的轮子。”